- 读书简介
都市小说《阿悟的故事》,现已完结,主要人物是阿悟慧慧,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“紫衫野百合”,非常的有看点,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:他用大铁锤把大石头砸成小石块,然后把小石块修整得尽量平滑方正,再用拖拉机把石头运到盖房子的屋主那里卖掉。这是阿悟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了。大多时候,父亲在石场里干活,母亲在家忙家务、带年幼的妹妹,有时候也会到石场里帮父亲搬石头。石场里时常传出剧烈的轰鸣巨响,那是父亲用铁锤砸石头发出的声音...
第5章 童年的摇篮——青山里
阿悟生命的记忆始于”青山里“这个地方,那是他和妹妹出生的地方,也是阿悟快乐童年的起始地。
他们一家人住在一栋破旧的围屋里,围屋西面环山,呈半圆结构,其间的大多数房子己经剩下断壁残垣,残砖断瓦。
围屋前有一块空地,空地很开阔,是阿悟和其他孩子们日常主要的活动场所。
空地最西侧长满了比人还高的野草,再往外是一口大鱼塘,鱼塘两侧是通往外界的泥泞小路。
南侧的路通往更偏僻的大山,北侧的路通往外面集市。
鱼塘西侧,就是围屋的对面,有一条大泥路贯通南北。
大泥路西侧是一条小溪,溪水潺潺,清澈见底,能清楚地看到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。
小溪东岸种着一排果树,有李子树,桃树。
每年夏秋之季,到了收果子的时令,这里便显得尤为热闹。
围屋的南侧有块地,这块地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,阿悟的父亲平时就在这里干活。
他用大铁锤把大石头砸成小石块,然后把小石块修整得尽量平滑方正,再用拖拉机把石头运到盖房子的屋主那里卖掉。
这是阿悟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了。
大多时候,父亲在石场里干活,母亲在家忙家务、带年幼的妹妹,有时候也会到石场里帮父亲搬石头。
石场里时常传出剧烈的轰鸣巨响,那是父亲用铁锤砸石头发出的声音。
那些大石头有的比人还大,单个人是绝然搬不动的,石头质地硬,开采、加工、搬运都是件极为费力且危险的活儿。
铁锤大力砸到大石头上,常常震得父亲的虎口剧痛,高强度的劳作使他很快就汗流浃背,气喘吁吁。
母亲在旁边帮忙捡拾、搬运石块,一天下来也累得腰酸背痛。
手脚被沉重的石头和铁锤砸伤,被锋利、尖锐的石片割破、刺穿,这些对父母而言是家常便饭的事。
由于石场离阿悟家近,阿悟这帮孩子便成了光顾石场最多的常客。
他们年龄尚小,帮不上什么忙。
母亲让他们离打石头的地方远远的,避免砸石头时西溅出来的石块、石片伤到他们。
阿悟他们就到石场的另一侧戏耍。
他们有时候在大石头间蹦来蹦去,上蹿下跳;有时候搬些小石块在空地上围成一圈,垒成他们心中的城堡;有时候摘些野花野草,种在松软的土壤中。
他们住的屋子除了门前的鱼塘、 小溪,西周便被群山环绕,山路边长满一米多高的野草,其间夹杂着各种野花。
有牛筋草,狗尾草,香蒲……刺玫果的花朵是红色的,非常鲜艳。
地肤草,别名“扫帚菜”,绒球球的一大团,能适应各种地质,路边到处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。
龙葵在夏天的时候会长出白色或紫色的漂亮花朵。
这些野花野草中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作“麻甲子”的植物最受孩子们喜爱。
“麻甲子”,学名菝葜,未熟的果子非常涩,不过熟透之后,就变得红彤彤的,开始有些甜,可以酿酒,可利尿解毒。
孩子们走在路边顺手采上一把,摘下上面红珍珠般的果实放进嘴里吃,涩涩的,其间又带着一丝清甜。
邻居家的女孩燕妮还掐下一小把,插在头发上,扭头对着大家臭美地调皮一笑。
整栋围屋合计是西户人家。
除了阿悟一家人,旁边是德江叔叔家,他比阿悟父亲小两三岁,家里有两个女儿:燕妮、燕娜,她俩的年龄和阿悟差不多。
再旁边是德江叔叔的父母亲,就是燕妮的祖父母。
在围屋的北侧住着荣焕伯伯一家人,他家跟阿悟、德江叔叔家隔着几间房子,家里有两个小男孩:广彬,广茂,他们和阿悟的大哥大牛年龄不相上下。
由于年龄的差别,阿悟时常与燕妮、燕娜一起玩耍,大牛则常与广彬、广茂在一起玩。
整栋围屋占地大,但是居民屈指可数,大人们一般言语不多,这使得本就空寂的山村显得更加沉闷,就连空气仿佛都是凝滞的。
好在几个娃闹得很,成天追来赶去、爬上跳下,鲜有消停。
那些小家伙打闹戏玩的声音和身影,着实为这沉寂的山村增添了不少生机和活力。
小说《阿悟的故事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《阿悟的故事》资讯列表:
为您推荐